茗茶文化网

当前位置:

茗茶文化网

>

茶器

>

时大彬及其作品的流传

时大彬及其作品的流传

日期:2025-03-09 01:08:22 浏览:14
时大彬是宜兴紫砂艺术的一代宗匠,宋尚书时彦裔孙,时鹏之子,生平活动期在明代万历朝至清代康熙朝之间。
大彬壶艺在明代就享有盛誉,多见于文人记述。明许次纾《疏》︰「往时供春茶壶,近日时彬所制,大为时人宝惜」。时大彬继供春之后,创制了许多制壶专用工具,创制了许多壶式,并培养了李仲芳、徐友泉等一批徒弟。承上启下,发展了紫砂艺术。时大彬的早期作品,坚致朴雅。好仿供春大壶。自从他游苏州娄东,交接陈眉公诸辈后,制壶风格为之一变。制壶由大转小。据称︰时大彬的创作态度极其严肃,每遇不满意的作品,即行毁弃。即打碎十之八九也在所不惜,当时茶风盛行,对壶艺要求很高。
时大彬一生约八十余岁,所制作品当数以千计,流传其广。有诗为证︰「宫中艳说大彬壶,海外竞求鸣远碟」。明末四公子之一宜兴陈贞慧《秋园杂佩》载︰「时壶名远甚,即遐陬绝域犹知之。其制始于供春,壶式古朴风雅,茗具中得幽野之趣者。后则如陈壶、徐壶、皆不能彷佛大彬万一矣」。时大彬作品虽多,但流传存世者极少。至清干隆年间,时大彬的作品已视为稀世珍宝了。
时大彬距今约300余年,据后人简要统计,其存世作品,包括见于著述的不过数十件而已。可见精贵之至。海内外也有许多私家收藏,因无从查考,莫辨真伪,因此暂不统算在内。时壶大多有「大彬」款识,以此识别。
国内现存于公家的,有以下三件时大彬作品︰
「六方壶」,红泥紫砂,系1965年于扬州江都明代墓葬中出土,有关专家大多认为是时壶真品。明墓系万历四十四年的。「六方壶」现存扬州博物馆。壶形制规整,壶底阴文刻「大彬」两字。
「紫砂扁壶」,刻有「源远堂藏、大彬制」七字。该壶现藏于上海博物馆。
「天香阁壶」,泥色紫黑。壶盖里刻「天香阁、大彬」五字。壶外观有大度之气,雍浑古朴,或认为是时大彬的早期作品。现藏于南京博物院。
「僧帽壶」。「僧帽」造型,在唐宋以来的瓷器造型中已不少见。时大彬借鉴于紫砂造型中,所作「僧帽壶」棱角分明,线条流畅,精雅独到。底款「生莲居大彬」五字。该壶现存于上海友谊商店。
大彬的作品,除茶具之外,还有文房清玩。其显著的艺术特点之一是自署款识。时大彬早先往往请人代笔署款。在交接许多文人雅士以后,时大彬便揣摩名家书体,发愤苦学。功夫不负有心人,时大彬终于写得一手好字。他削竹为刃,以竹代笔,在壶艺作品上署名。其书法深得许多名士的赞赏。以至于后来把大彬书法作为辨别作品真伪的标准之一。
时大彬两位高足,李仲芳与徐友泉,师出名门,但创作风格各异。时大彬对有些作品十分欣赏,因此就在待弟的作品上署上自己的名号款识。这是紫砂行业的一项「特权」,这是对自己徒弟的技艺的一种认可,也是最高的奖赏。那就有人讲︰「李大瓶、时大名」。即李仲芳做的壶,时大彬署的名。因此,可以这样认为,在时大彬的流传作品中,也有其徒弟之作。但确切是哪一件,俱不得而知了。即便如此,此壶的艺术价值也与时壶等同了,甚至会高出一筹。
时大彬作品见于著述及收藏有人者,有以下诸品︰
据清李斗《扬州名胜录》载︰(天雷坛)供物中有时大彬壶,盖与口合如胶漆,不能开。摇之,中有水声,斟之无点滴,数十年如一日。
清梁绍壬《两般秋雨庵随笔》载,梁曾见一「伶俐不如痴」钵盂。 盂上有菱角,荔枝如意,螭龙。取其谐音。
《前尘梦影录》载「耕夫携儿壶」。正面刻「负来而引道、冻馁而守仁」十字。阴面刻一耕夫携一小儿。又称「长白口参仙藏壶」。
潘伯英藏大彬壶四品。有「四时佳兴与人同」句。四壶之泥色形制具不得而知。
马思赞藏时壶,以方氏核桃墨向希文易得,马有诗记其事。
「澹明壶」,款有「澹明相公清玩,万历庚寅大彬」等十二字。
曲阜「孔东塘」藏两壶。「中壶」,色淡紫而胞浆明润,敦朴稳称。名「宝倾壶」。「小壶」,得自陈健夫,扁如柿饼,不得容杯水,柄下刻「大彬」。
周容《宜兴瓷壶记》载︰阳羡某氏藏「提梁壶」一。藏「汉觯壶」一。
近人张虹藏猪肝色大壶。整巧敦朴,兼而有之。底镌「叶硬经霜绿,花肥映日红,大彬制」草书十三字。
「披云楼」藏扁花盆形大壶,底刻「大宾制」书法古拙,于篆楷之间。「文房四考」曰︰「时大彬以紫泥茶壶,「大宾」即大彬也」。
「菱花式」壶,有「大彬」两字楷书款。
「六角壶」,底刻楷书两行,「万历丙申时大彬制」。
「为宝俭主人制」底款壶。清张廷济有「时少山砂壶为蔡少峰赋」。「宝俭堂」为明华亭马氏室名。
吴槎客藏时壶三品,注云︰予藏大彬壶三,皆不刻铭,一壶底有欧公诗二句为尤胜。吴槎客名骞,干隆时人。着有《桃溪客语》等。
「六合一家壶」。吴槎客云︰「长洲陆贯夫绍曾搏合土也,为予赏大彬壶……,底盖为一壶者,合之注茶,渗屑无漏,名六合一家壶,离之为六。」
张燕昌家藏「菱花八角壶」,侧有款。见《阳羡陶说》。
「汉方壶」张叔未藏。张叔未「得时少山壶」诗︰「黄土谁搏作汉方,一时千载姓名香。品题不假朱王重,弓冶何渐赵董良。自富技能须绝顶,可撑文字到枯肠,重吟田把真无奈,赢得壶中日月长」。壶通高三寸余,方二寸二,楷书四引在底中。
清渔洋山人汪士祯藏「梅花壶」。汪有诗︰「苇村以时大彬所制梅花沙壶见赠,漫赋兹篇,志谢雅贶」。诗曰︰「阳羡茶壶紫云色,浑然制作梅花式。寒沙出治百年余,妙手时郎谁得知。感君持赠白头客,知我平生清苦癖。清爱梅花苦爱茶,好逢花候贮灵芽。他年倘得帆 便,随我名山佐茶宴」。
吴骞《阳羡名陶续录》载︰「叔未叔出示时壶命作图并赋,张上林。」诗曰︰「曾阅沧桑二百年,一时千载姓名镌。从今位置清仪阁,活火新泉活夙缘」。此乃张叔未之时壶。
(此壶疑与上述「汉方壶」为一壶。姑且存之。)
清张燕昌《阳羡陶说》载︰王汋山藏冷金紫小壶,款有楷书「时大彬制」。
陈鳣《松砚斋笔记》载︰倪氏「六十四砚斋壶」。
沙上九见一壶︰题「甲辰秋八月时大彬手制」。见于《阳羡陶说》
另有两壶︰「张瓜国」藏「僧帽壶」。近人某赐蔡寒琼,后属李景康之时壶。
以上亦包括国内一些学者的统计,其壶主要见诸著述,图存、传器。时大彬作品署款各不相同,或有不署名者,有款「大彬」两字,有加姓如「时大彬制」者,有刻有诗句者。不一而足。可待大家作进一步考证。从中也可知时大彬作品之概貌,也可了解时大彬作品流传的大略了。
相关阅读
最新更新
  • 昆明茶城首开“瑜伽茶道”表演
  • 昆明茶城首开“瑜伽茶道”表演
    昆明茶城首开“瑜伽茶道”表演

    昆明最大的茶城——康乐茶文化城举办瑜伽茶道专场表演。本次表演是公司开业庆典的一部分。六名瑜加小姐用精湛的表演诠释了瑜伽茶道的意义。茶道会由瑜伽茶道始创人石鉴先生亲自主持。 瑜伽茶道由著名瑜伽学者石鉴月先生首创。瑜伽起源于印度,茶道起源于中国...

  • 茶馆做起“西”文化
  • 茶馆做起“西”文化
    茶馆做起“西”文化

    近日,在广州一些西式的高级茶饮也慢慢出现在消费者身边,带来了一个全新的茶文化。除了在一些精品店可以见到零散的一罐罐的西式茶叶出售外,近日,一些西式茶馆也逐渐出现在大街小巷。一家名为“H-TEA-O”的西茶馆以西方茶文化为主题,淡绿色的墙壁、...

  • “阿婆茶”,民间茶道值得传承
  • “阿婆茶”,民间茶道值得传承
    “阿婆茶”,民间茶道值得传承

    “柴爿响声大,茶水香油糯,阿婆阿婶闲话多。”商榻镇上,住在一条街上的八个老婆婆来到金兰宝婆婆家吃茶。茶水不断添,茶点就是自家腌的咸菜萝卜干,小屋里还不停地传出“哈哈”的笑声。传统已有700年岁月悠悠,转眼间商榻的婆婆们喝“阿婆茶”已有整整7...

  • 饮茶见世界
  • 饮茶见世界
    饮茶见世界

    茶叶是世界公认的三大饮料(茶、咖啡、可可)之一,但各国饮茶的习俗却不尽相同,各有妙处。泰国人喝冰茶 泰国人饮茶的习惯很奇特,他们常常在一杯热茶中加入一些小冰块,这样茶很快就冰凉了。在气候炎热的泰国,饮用此茶使人倍感凉快、舒适。埃及人喝甜茶 ...

  • 茶礼:心禅合一出好茶
  • 茶礼:心禅合一出好茶
    茶礼:心禅合一出好茶

    如今,爱品茶的人是越来越多;以茶会友的人,也越来越多,但却不容易喝到好茶了。不管上哪家酒楼,餐前的上茶,是档次的象征,是礼仪的必须,自然不该小觑。然而,不管你要了怎么样高贵怎么样豪气的茶水,总不见服务小姐将它们泡好斟上。不管是放入普洱、碧螺...

  • 水品普洱
  • 水品普洱
    水品普洱

    普洱现在吵得热火朝天很多人看到或听说普洱茶的种种好处,急欲更进一步了解此物,品味真正“陈香”茶的味道。看他们迫切又认真的样子,不由想起原来西安城普洱茶乏人问津,多数人对它认知仅止于一沱沱、黑乎乎、熬着喝、有点苦、能解腻,而西安人初尝此茶多是...

    热门排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