鲁迅先生在《喝茶》一文中这样写道:“喝好茶,是要用盖碗的,于是用盖碗。果然,泡了之后,色清而味甘,微香而小苦,确是好茶叶。”
盖碗是我国一种历史悠久,且也使用普遍的茶具之一,起源于唐代的四川、盛行清朝的京师。盖碗上有盖,下有托,中间有碗,这是古人取天、地、人之意,寄寓了一个小天地,一个小宇宙,也包含了古代哲人讲的“天盖之,地载之,人育之”的道理,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。
古时人们是直接使用盖碗喝茶,而现在的人用盖碗大都是泡茶。无论是把它作为品茶器、还是泡茶器,都主要在于讲究“察色、嗅香、品味、观形”。现代茶器中,盖碗被称为“万能茶具”。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广泛,在茶馆、茶店,还有各大茶会、活动上,十有八九使用盖碗进行泡茶。
为什么盖碗相较于其他茶器,更受欢迎呢?
01、便于控制出水速度和浓淡
使用盖碗泡茶,可以随时根据口味控制出汤时间来调节浓淡。像绿茶这种比较鲜嫩一点的茶,很容易闷坏,使得口感苦涩。另外,如果使用盖碗喝茶,可以不必揭盖,只需半张半合,茶叶既不入口,茶汤又可徐徐沁出,甚是惬意。盖碗茶的茶盖放在碗内,若要茶汤浓些,可用茶盖在水面轻轻刮一刮,使整碗茶水上下翻转,轻刮则淡,重刮则浓。
02、便于观察
以杯泡茶,不利于调节茶汤浓淡,以壶泡茶不利于察色、观形。而盖碗虽然不能有助于提高茶的味道,但是能最真实的表现茶的优缺点。用盖碗泡茶,一打开茶盖就可以观察到茶叶整个由紧缩到舒展的过程,闻其盖香就是闻茶之味。所以一般斗茶、评茶都是用的盖碗。
03、适宜泡所有茶类
瓷质盖碗的表面施釉,高温烧结,致密度高,不容易沾染气味,能够保持原汁原味。所以普遍来讲,盖碗适合用来泡任何茶。这一点是盖碗远超其他茶器的最大优势。
盖碗虽好,但盖碗要拿得美丽、泡出好茶汤,那就是一门学问了。一些茶友在日常操作时,会出现出水不畅的情况,还容易烫手。
那么,在选择和使用盖碗时,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呢?
容量
盖碗容量小,没把握好浸泡时间会泡浓;容量大,水倒太多会淡。因此在盖碗容量的选择上,要因人而异,适度为佳。如果是女性,手比较小,需要小巧的茶具,一般选用100-120ml最合适。如果是男性,一般喝茶量大,也偏好大一点的盖碗,300ml也就差不多了,相对150ml也是比较合适的。
材质
不同材质的盖碗重量不同,挑选一把适量的盖碗会让出汤更方便。一般白瓷薄胎盖碗拿在手上不会太沉重,观汤色也更好。而泥料较厚的盖碗,应该慎重入手。泥料厚的盖碗,除了散热慢之外,用起来也较重手。握在手上时,手感厚实,且“身材”略笨重,异常烫手,还容易手酸。
外观
许多人挑选盖碗时,会首看“颜值”——花纹图案。但泡茶时,茶为君,器为臣。盖碗作为茶器,最重要的是为泡好一杯茶而服务。在挑选盖碗时,除了看颜值,更重要的是要注意茶碗、茶盖、茶船等器形方面的细节差异,例如茶碗的高矮宽窄,碗沿的距离等。这些小细节不仅会影响盖碗的美观,更关乎闻茶香、烫不烫手等问题。在正常情况下,更推荐茶友们使用宽碗沿的盖碗。碗沿宽,弧度大,不仅有助于散热,还能让茶汤顺着碗沿乖乖流进公道杯里。
用法
盖碗的优势之一,就在于灵活。可以根据不同茶叶的条索或条形大小,来相应地调整盖碗开口的大小。比如,遇到一些条索或条形粗大的茶,开口便可以大一些;而遇到较碎,或细小的茶叶,开口便可以控制得小一些,防止叶片掉落。出汤的时候,手腕应该要翻转130度左右,而手肘则与身体平行。在这样的理想状态下,才能保证瀑布状出水,一气呵成,且出水的位置处于大拇指和中指之间,不会烫伤左右的手指。
昆明最大的茶城——康乐茶文化城举办瑜伽茶道专场表演。本次表演是公司开业庆典的一部分。六名瑜加小姐用精湛的表演诠释了瑜伽茶道的意义。茶道会由瑜伽茶道始创人石鉴先生亲自主持。 瑜伽茶道由著名瑜伽学者石鉴月先生首创。瑜伽起源于印度,茶道起源于中国...
近日,在广州一些西式的高级茶饮也慢慢出现在消费者身边,带来了一个全新的茶文化。除了在一些精品店可以见到零散的一罐罐的西式茶叶出售外,近日,一些西式茶馆也逐渐出现在大街小巷。一家名为“H-TEA-O”的西茶馆以西方茶文化为主题,淡绿色的墙壁、...
“柴爿响声大,茶水香油糯,阿婆阿婶闲话多。”商榻镇上,住在一条街上的八个老婆婆来到金兰宝婆婆家吃茶。茶水不断添,茶点就是自家腌的咸菜萝卜干,小屋里还不停地传出“哈哈”的笑声。传统已有700年岁月悠悠,转眼间商榻的婆婆们喝“阿婆茶”已有整整7...
茶叶是世界公认的三大饮料(茶、咖啡、可可)之一,但各国饮茶的习俗却不尽相同,各有妙处。泰国人喝冰茶 泰国人饮茶的习惯很奇特,他们常常在一杯热茶中加入一些小冰块,这样茶很快就冰凉了。在气候炎热的泰国,饮用此茶使人倍感凉快、舒适。埃及人喝甜茶 ...
如今,爱品茶的人是越来越多;以茶会友的人,也越来越多,但却不容易喝到好茶了。不管上哪家酒楼,餐前的上茶,是档次的象征,是礼仪的必须,自然不该小觑。然而,不管你要了怎么样高贵怎么样豪气的茶水,总不见服务小姐将它们泡好斟上。不管是放入普洱、碧螺...
普洱现在吵得热火朝天很多人看到或听说普洱茶的种种好处,急欲更进一步了解此物,品味真正“陈香”茶的味道。看他们迫切又认真的样子,不由想起原来西安城普洱茶乏人问津,多数人对它认知仅止于一沱沱、黑乎乎、熬着喝、有点苦、能解腻,而西安人初尝此茶多是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