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头:普洱茶区是“茶马古道”重要驿站,坐拥无量山、困鹿山和景迈山等山头。
茶树:茶树生长良好,古树群落遍布,均为栽培型古茶园,树龄较高。
环境:年温差小,日温差大,温暖湿润,海拔较高,且无人为砍伐,生态环境保持着原始风貌。
茶质:普洱茶区整体滋味偏清淡,显涩味,口感柔和,部分茶区香气别具特色。
作为普洱茶三大产区之一的普洱市,是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驿站,有着“世界茶源”的美称。
在普洱,普洱茶区知名的山头茶有无量山、困鹿山和景迈山。
同时坐拥着1800年历史的景迈山万亩人工栽培古茶园,其中景迈山是最具代表性的普洱茶产地。景迈山茶区是现在大家常说的“新六大茶山”之一(分别为:南糯、南峤、勐宋、巴达、布朗、景迈)。
普洱茶产区处于低纬度地区,加上海拔较高,地表接受太阳的辐射量较多,光照条件良好,有利于茶叶中茶多酚类物质的形成。早晚的云雾对于茶叶的生长更是增益不少。
综上所述,优越的生长环境,使得普洱茶区野生茶树成林,加上无人为砍伐,生态环境仍然保持着原始风貌,几百年树龄的茶树数不胜数。此外,大叶种茶树四季皆能发芽,茶芽肥厚柔嫩。这些都为普洱茶的生产打下了物质基础。
当然,普洱茶区在名气上虽不及版纳茶区,但在滋味的丰富程度上毫不逊色。
无量山:条索稍长,苦显涩弱,但涩较长,回甘较好亦生津,汤质饱满。
困鹿山:口感细腻甜润,气韵上扬而沉实,不似班章的霸气,也不似易武的绵柔。
景迈山:东临勐海,西邻缅甸,地理位置优越。有"万亩乔木古茶园"之称。景迈山的茶条索紧结,较细且黑亮。苦弱涩显,蜜香高扬,汤柔水甜,回甘生津好,山野之气明显。
普洱茶区的普洱茶具有产量大、味道偏苦涩、内质丰富等特征。
西双版纳茶区的特点西双版纳是出了名的旅游圣地,也是最大的普洱茶茶区,主要分为勐海和易武两个板块。
勐海茶区:包括布朗山(大名鼎鼎的班章、贺开、广别老寨、班盆、帕沙、老曼峨等都在布朗山上)、南糯山、勐宋茶区;
易武茶区:地处西双版纳勐腊县,包括“七村八寨”,“七村”即麻黑、高山、落水洞、曼秀村、三合社、易比、张家湾;“八寨”即刮风寨、丁家寨(瑶族)、丁家寨(汉族)、旧庙寨、倮德寨、大寨、曼撒、新寨。
虽然两大板块同属版纳,但普洱茶的茶香与滋味却呈现出“一刚一柔”两个极端特点。
勐海茶区气温高、雨量足,其产茶特点为,茶性强、香气扬、涩度较高;而易武茶区可以说是整个西双版纳气温最高、雨量最多的地方,其古老原始茶种类丰富,茶质厚重,香气独特,苦涩味低,有着汤柔水甜的特点。
临沧茶区的特点临沧产区:是云南产茶最多的茶区,号称天下茶仓。
临沧最出名的山头当属勐库十八寨,坊间有言:勐库十八寨,寨寨出好茶。
勐库大雪山(临沧地区还有永德大雪山、邦东大雪山),海拔3200多米,位于双江县勐库镇镜内。
著名的勐库野生古茶树群落就位于此山海拔高度2200~2750米的地方。
各地产茶的香气、口感差异性较大,总体而言,临沧的茶香气较好、涩味较重而苦轻微。这些年市场上最为出名的品种莫过于冰岛、班章、昔归等,其中冰岛和昔归就在临沧。
一方水土孕育一方茶叶,不同的生态环境和气候赋予了茶叶不同的口感和特色,但只有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下茶叶的品质才能达到最佳,因此在采摘茶叶时更不要忘了保护生态的平衡与稳定。
昆明最大的茶城——康乐茶文化城举办瑜伽茶道专场表演。本次表演是公司开业庆典的一部分。六名瑜加小姐用精湛的表演诠释了瑜伽茶道的意义。茶道会由瑜伽茶道始创人石鉴先生亲自主持。 瑜伽茶道由著名瑜伽学者石鉴月先生首创。瑜伽起源于印度,茶道起源于中国...
近日,在广州一些西式的高级茶饮也慢慢出现在消费者身边,带来了一个全新的茶文化。除了在一些精品店可以见到零散的一罐罐的西式茶叶出售外,近日,一些西式茶馆也逐渐出现在大街小巷。一家名为“H-TEA-O”的西茶馆以西方茶文化为主题,淡绿色的墙壁、...
“柴爿响声大,茶水香油糯,阿婆阿婶闲话多。”商榻镇上,住在一条街上的八个老婆婆来到金兰宝婆婆家吃茶。茶水不断添,茶点就是自家腌的咸菜萝卜干,小屋里还不停地传出“哈哈”的笑声。传统已有700年岁月悠悠,转眼间商榻的婆婆们喝“阿婆茶”已有整整7...
茶叶是世界公认的三大饮料(茶、咖啡、可可)之一,但各国饮茶的习俗却不尽相同,各有妙处。泰国人喝冰茶 泰国人饮茶的习惯很奇特,他们常常在一杯热茶中加入一些小冰块,这样茶很快就冰凉了。在气候炎热的泰国,饮用此茶使人倍感凉快、舒适。埃及人喝甜茶 ...
如今,爱品茶的人是越来越多;以茶会友的人,也越来越多,但却不容易喝到好茶了。不管上哪家酒楼,餐前的上茶,是档次的象征,是礼仪的必须,自然不该小觑。然而,不管你要了怎么样高贵怎么样豪气的茶水,总不见服务小姐将它们泡好斟上。不管是放入普洱、碧螺...
普洱现在吵得热火朝天很多人看到或听说普洱茶的种种好处,急欲更进一步了解此物,品味真正“陈香”茶的味道。看他们迫切又认真的样子,不由想起原来西安城普洱茶乏人问津,多数人对它认知仅止于一沱沱、黑乎乎、熬着喝、有点苦、能解腻,而西安人初尝此茶多是...